教育惠民
从市教育部门传出消息,我市将继续兴办惠民实事,提高群众满意度。在巩固去年四项教育惠民工程成果基础上,聚焦学生及家长新需求,组织实施“新四项惠民”实事——
保障资源建设
规划建设与办学合二为一
今年秋学期,盐城市区将有六所新学校投入使用,分别是新都路小学、希文小学、日月路小学西校区、天山路小学、西城实验小学和潘黄实验学校。新学校的出现,意味着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。
近年来,我市坚持统筹全局、顺应民意、破立结合,以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组合式改革举措推动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,为教育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,实实在在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。
自2010年起,市委、市政府从清理改制学校、规范办学行为入手治理择校问题,一方面由政府投入,推行集团化办学,做大优质教育资源“蛋糕”;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校际、城乡均衡。
2018年6月,我市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,重点加强城市人口和入学生源预测,按新的省标要求完善教育设施规划。在完善中心城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的同时,着重完善各片区教育设施布局,做到学校配套与住宅小区项目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,同步投入使用。
记者了解到,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市共新建、改扩建学校188所,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。今后三年,我市将实施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,排定160所新校建设任务,全部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,逐一明确任务书、路线图和时间表,保证2022年前全部建成使用。
优化资源供给
小学教育日渐优质均衡
2019年10月,盐城主城区小学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,对规模较大的盐城市一小教育集团实施“裂变+聚变”,赋予成熟成员校法人资格,实行独立办学,实现扁平管理。同时,在市区遴选一批优质“龙头校”,领衔新组建20个小学教育集团,“一城四区”76所小学全覆盖,实行规划、教学、培训、评价等“六统一”,通过以城带乡、以强扶弱、以优培新,辐射带动薄弱校、一般校、新建校一体发展,加快缩小校际均衡差异。
近一年来,新组建的小学教育集团变化明显、成绩显著,尤其是各集团的成员校。据悉,我市将继续推动“集团裂变”和“名校聚变”,市区在去年新成立20个小教集团基础上,将再组建优质初中集团10个左右,全市面上完成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,加快缩小校际差异。
兴办惠民实事
让教育惠民成为常态
一年多来,四项教育惠民工程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。实施课后延时服务,解决家长“四点半没下班就要接孩子”的难题;实行学生集中就餐,减轻家长中午往来接送、匆忙做饭的负担,需求满足率达98%;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,满足学校周边居民锻炼、健身场所的需求,惠及市民群众百万人次;教室装配空调3.27万台,改善学生学习环境,惠民工程得到群众点赞,央视《新闻联播》进行了宣传报道。
来源: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