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铁一通,转换时空!盐城,彰显优势快发展!

鹤鸣亭房产 2020-12-29


高铁一响,黄金万两;

高铁一通,转换时空!

盐通高铁即将开通

盐城加速迈入“高铁时代”

面对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,盐城聚焦“一体化”的核心内涵,紧扣“高质量”目标取向,主动作为、大胆突破,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布局,以“十三五”的助跑蓄力,推动“十四五”期间起跳跨越。



“交通强市”

擘画城市快速发展



2016年6月,盐城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群,成为苏北唯一“入群”城市。面对战略机遇,市委、市政府登高眺远:“盐城地处‘一核五圈四带’的上海北向沿海发展带上,‘入群’后盐城将担负起辐射带动整个苏北发展的重任,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的机遇属于盐城,但它决不会仅仅青睐盐城。” 
  从全国交通“全景图”来看,盐通铁路通车后,将为盐城高速铁路网锦上添花。但对盐城而言,这条高铁的意义绝不限于缩短了人与人、城与城之间的时空距离,盐城近年来的城市快速发展,尤其是市委、市政府提出实施“两海两绿”路径,都是紧紧依托“交通强市”来擘画的。 


高铁,能以时间赢取空间,使大面积、远距离的区域快速联通。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扩大城市群人口的流动范围,并由此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,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。 
  作为沿海城市,盐城有丰富的资源优势,如若这些资源不能有效接受上海、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,那只能是对潜在优势的守望。 
  基于对速度的渴望、对发展的期盼,历任市委、市政府领导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,巩固提升盐城地位,亟须拉长的一块短板就是交通。只有改变交通区位条件、打造沿海综合交通枢纽城市,盐城才能更好提升城市的综合环境、综合功能和综合竞争力。 
  十多年来,乘着国家交通规划“东风”,盐城铁路从只有一条新长铁路,到连盐铁路、徐宿淮盐铁路,再到盐通铁路即将通车,同步建设的盐城综合客运枢纽实现多种交通“零换乘”,盐泰锡常宜开工指日可待,“5+1”铁路网基本形成,极大提升区域竞争力。
 




“以我为主”

做足内联外通功课



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,是一个区域开放的基础,也是发展的“牛鼻子”。在打通对外通道的同时,盐城“以我为主”做足内联功课! 
  我市公路建设全面成网,高速公路“三纵一横”主骨架、干线公路“四纵十二横四联”网络、城市快速路“三纵两横两联”布局基本形成,农村公路高标准提档升级6258公里,加快旅游公路建设,交旅融合持续深化。 


  空港、海港,是天造地设的黄金组合。盐城港航建设内联外畅,内河航道“通江达海接运河”。沿海港口形成“一港四区”总体格局,4个港区全部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。南洋国际机场航空能级不断提升,去年开通省内唯一对韩和对日全货机航线。 



 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窗口,是一个地方的口碑,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。立足大市区、面向大上海,我市推进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组团式中心城市建设,致力打造江苏沿海现代化、国际化、绿色化、特色化中心城市,建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北翼门户。 

基础设施项目“从无到有”,速度标准值“从低到高”,这每一次的升级,都是市委、市政府着眼长远、因势而动的战略思维。 

如今,如何依托盐通铁路这个经济增长“引擎”,融入区域协同,延续自身发展?市委、市政府主动求变,敢为先锋,奋力将盐城的资源禀赋变成现实优势。 


 

“对盐城来说,是机遇展露面前,挑战潜藏背后,考验也接踵而至。唯有拿出抢抓机遇的行动和创举,以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的精神,融入大战略、创造新局面,才能乘势而上、借势双赢,推动盐城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发展、崛起腾飞。”市委全会作出科学研判,为盐城的发展指明方向。 

  有机遇抢机遇,盐城底气十足:“一带一路”重要节点城市、淮河生态经济带“出海门户”城市、苏北地区唯一进入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……盐城是一座希望之城,多个国家战略机遇在这里叠加。 
  从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可以看出,盐城在苏北五市中离上海最近,与长三角先进地区经济联系十分紧密,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等16家合作共建园区,引领盐城紧盯改革发展新趋势走在经济转型最前列。




塑造“生态+”

独特竞争优势



交通、区位之外,盐城具有区别于其他城市很鲜明的地域特点:东部黄海湿地、西部湖荡湿地,海洋、湿地、森林三大生态系统相得益彰,有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绿肺、最好的空气、最多的珍稀鸟类,建有珍禽、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 



  黄海湿地申遗成功,擦亮盐城“金字招牌”。站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高度,我市围绕“遗产+”新经济,制订遗产地生态旅游规划,以建设引领性、标志性、功能性强的旅游项目为关键,高标准推进黄海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。 



  盐城立足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定位,发挥独特生态优势,积极做好“生态+旅游”文章,着力打造长三角最独特的生态旅游康养基地。 



  农业强是盐城另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。我市以占全国0.64%的耕地面积,产出占全国产量1.2%的粮食、1%的肉类、3%的蛋类、2.1%的蔬菜和1.9%的水产品。一直以来,我们以好的生态,生产好的农副产品,供应上海等大市场。 
  践行新发展理念,塑造独特竞争优势。盐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,大力发展“生态+”经济,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。 
  确定“产业强市”战略,主动融入一体化,我市自觉抬高标杆,将产业发展放到长三角中心区27座城市中去定位,依托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,扩大新兴市场份额,奋力迈上中高端。近年来,汽车、机械装备、纺织等传统产业快速转型,新能源、电子信息、节能环保、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。 



  “坚持人民至上,建设幸福盐城”始终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的发展理念,全力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。去年底,全市低收入人口如期全部脱贫、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。 




新机遇,新作为!

盐城,

正在国家发展大棋盘和

坐标系中谋篇布局,

砥砺前行!


源: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、盐城发布综合整理

记者:郑岁寒 陈和洲 夏恒瑾 

组稿:沈婷玉

编辑:韩昕栩  蔡悦


先点赞,后“在看” 

与盐城携手同行↓↓

阅读原文 14 阅读 7388